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师德典型

岗位在变,初心不变:她用十七年织就学生的职业未来!
发布时间: 2025-04-11 访问次数: 10

凌晨两点的生病学生的来电、行政走廊里的匆匆脚步、课堂上飞扬的粉笔灰……入职福工的17年里,杜兴艳先后历经了辅导员、科级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等三个不同岗位,但当我们俯身倾听,会发现她所有努力都指向同一个圆心——以生涯规划为锚点,用“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前行之路,用“爱”托起每个年轻生命的成长轨迹,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星光。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生涯引路人”的故事。

第一个岗位:辅导员

生涯地图的“勘探者”

2008年,初任辅导员的杜兴艳面对265名孩子的大学学习、专业成长与未来就业压力,开启了她的“破局之战”。她坚持“心中有爱就会快乐,用心做事才会成功”的工作原则,用“爱”浇灌每一名学生,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思想上追求进步,工作上追求卓越,学习上追求精湛,生活上追求和谐。

“相约星期二”的魔法时刻

每周二晚,她将办公室变成“职业诊疗室”,用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帮学生拆解性格密码、绘制职业路径。有的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最终成功考研上岸;有的对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最终成为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有的对未来没有方向的学生,最终成为央企高管……其实,她用了同一个方法,即生涯唤醒来寻找符合每个人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和行动方案。

用技术搭建职业平台

她主导开发“2008级就业信息平台”,设置“职场导航”“招聘信息”“公考专栏”“面试锦囊”等特色模块,组建就业信息搜集队伍,整合全省高校招聘信息,累计提供岗位超千个,众多学生通过平台锁定心仪企业,都有了满意的就业归宿。

数据背后的学生工作职业实践

构建“123”工作思路:即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牢牢抓好两支队伍,重点关注贫困学生、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种模式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265名孩子在各级各类竞赛、评奖、评优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个班级获得校级“优良学风班”“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多人次获得省级荣誉。会计0801班曾经创下了“零挂科率”的纪录,杜兴艳老师撰写的《班级意识:新时期大学班级建设的灵魂》获得校学生工作论坛一等奖,四年间累计获得“师德之星”、优秀辅导员等15项荣誉称号。

她的坚持:

辅导员不是“救火队员”,而是职业火种的传递者。我要做的,是让学生相信:人生没有“错路”,只有待探索的风景。


 

第二个岗位:办公室主任&党总支秘书

生涯实践的“摆渡人”

盖章签字不是流程终点,而是资源连接的起点;党徽下的誓言,是职业生涯最深沉的精神坐标。担任学院办公室主任、党总支秘书的五年,她在行政事务中开辟出生涯教育的“隐秘战场”。

行政事务铸造职业耐心资本

刚上副科级转岗为行政工作的她,突然发现离学生远了一些,尽管她在给老师和学生盖章签字时经常提供些“超值服务”,比如跟专业负责人探讨学生的培养、跟办理实习证明的学生附上职业注意事项……她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她发现办公室工作是锻炼一个人的职业耐心资本的绝佳机会,于是她找到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让她们利用专业实习的时间专门到办公室来顶岗实习,先后培养了数批学生,开启了学生培养与生涯实践新模式。其中一个学生在成为公务员之后怀着感恩的心说道:“当初在办公室实习时杜老师给她介绍的‘紧急-重要’四象限面对千头万绪行政事务真的很好用。她是这么教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党务工作引领职业精神追求

当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成为她新岗位工作内容时,她又开心了,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在一句句党员誓词中,在一次次会议记录中,在一次次谈心谈话中,她找到了党务工作与职业发展同频的内核。


数据背后的管理工作职业实践

始终坚持“工作零差错、服务零距离、事项零积压”的工作原则,踏踏实实谱写“服务之歌”,全心全意为交通运输系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交通运输系挂牌的制作,到人员机构的成立;从每一张纸、每支笔的挑选,到各办公设备的采购;从系部规章制度的建立,到日常管理的运行,都能够看到她的身影。五年管理工作期间,她获得了福建省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三等奖,同时也获得了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她的洞察:

行政岗位的终极价值,是把琐碎事务变成连接学生与未来的桥梁。一张表格、一次盖章,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当我在党建墙前带学生宣誓时,突然明白:党员身份与职业理想从来不是平行线——它们应该在“服务师生”的坐标上交汇。

第三个岗位:专任教师

生涯赛道的“点灯者”

站上讲台的杜兴艳,将生涯教育注入专业基因。从2008年入职便开始从事兼职教学工作的她,八年之后成为专任教师之时,仍然带着新教师的兴奋与激动,终于可以让职业生涯提升到专业水准了。她也多次谈到课本知识必须长出职业的翅膀,否则只是纸上的蝴蝶。

国家一流课程精进铸造生涯深度

走上专任教师之时,回顾过往的两段经历,她突然发现辅导员期间的个体深度陪伴基本解决了点对点解决困惑,管理人员期间利用生涯实践场景渗透基本实现了点连线激活资源,而作为一名专任教师,生涯指导专业度是最紧迫的需求。她在此期间为了提升自己去攻读了博士学位,希望通过专业课堂融合达成点带面重塑认知效果,于是她从课程建设入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一路从校级、省级到国家级,也实现了课程建设的不断精进。

科学研究工作反哺提升生涯高度

她先后主持了教育部课题“人力资本代际转移与农民工职业流动”、省级课题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并形成理论成果——《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还深入政府和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与合作,参与福建省科技厅科技人才评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电力技能研究院核心技能人才培养、党建人才培养等项目,既增加了课题研究机会,也能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2024年还成功为学生提供了上市公司的工作机会。


职业生涯大赛陪伴体现生涯温度

连续八年深耕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指导领域,主导实施了大赛“造星计划”。从校赛至省赛的晋级过程中,独创“三阶特训体系”——认知重构、路径解析、实战淬炼。凭借该体系成功培育出数名省赛获奖学生,其中包括两名金奖得主。更为关键的是,学生们通过大赛锤炼出扎实的职业竞争力。2021年省赛金奖获得者李龙郝同学,凭借优异表现被南洋理工大学录取,现已成长为新加坡51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总监。

与此同时,围绕职业生涯发展领域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工作:一是主讲有关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等相关专题讲座,用知识惠及数人;二是参与有关一流课程建设、省级职业规划大赛教师赛道等各类评审工作,用标准促进规范;三是开展一系列招聘面试、职业生涯咨询等相关活动,用咨询服务社会。



她的宣言:

当我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之时,最骄傲的不是课程获批证书,而是学生那句:“老师,您教的面试技巧,让我拿下了字节跳动的offer!”

教育的终极答案是陪伴

从辅导员时期的个案追踪,到办公室主任和党总支秘书阶段的整合思考,再到专任教师的专业赋能——杜兴艳用行动证明:

真正的生涯教育,是让课堂知识与行政服务共舞,让个体故事与制度设计共鸣。生涯教育从不是某个岗位的“独角戏”,而是一场需要全员合奏的交响乐:需要辅导员的温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待破解的密码;需要管理人员的锐度,因为需要从管理服务中发现行业需求;需要教师的深度,因为让公式与职场发生化学反应是需要特别“添加剂”的。三者交织,方能在学生心中点燃不灭的职业星火。

她的信念:

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在被看见、被理解、被点燃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岗位在变,初心不变,杜兴艳工作十七载,历经多个工作岗位,但那个在深夜为学生修改简历的身影从未改变。


(转自学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