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巴蜀大地走来,带着川渝人特有的热辣与坚韧;他,在闽江之畔扎根,二十余载如一日深耕机械领域。他是学生眼中的“跨界导师”,是同事心中的“领航者”,更是福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先锋”,他就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彭晋民教授。在校期间,彭晋民教授深耕科研与教学创新,成果斐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 863计划和多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研发多类智能装备,科研成果屡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其中“数控机床创新设计技术及应用推广”摘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秉持“学赛结合”育人理念,首创带队征战机械创新大赛、工程训练大赛等学科竞赛,曾获得机械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同频新型工业化聚焦制造新动能:地方高校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于2024年斩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热·教育初心:从蜀道到闽潮的坚守
2003年,作为学校引进的首位机械学科博士,彭晋民带着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积淀,毅然投身学校教育事业。20多年来,他始终秉持“教育即唤醒”的理念,将蜀地的坚毅与闽地的开放融汇于育人实践,完成了从青年博士教师到教授、学院院长、专业带头人、团队负责人的精彩蜕变,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他将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视为己任,积极大刀阔斧地推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他主讲的《机械原理》被学生誉为“会跳舞的机械课”,抽象的传动原理在他手中化作跃动的音符,让机械学子爱上机械工程。
他秉持“同频新型工业化”理念,精心重构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围绕新兴产业,组建了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高端装备制造)。在他的带领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成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辣·科研攻坚:破解“卡脖子”的福建方案
面对福建省数控机床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彭晋民带领团队开创“调研在车间、设计在生产、试验在企业、转化在市场”的“四个一线”产学研模式,二十余年间,与嘉泰数控等20余家企业联合攻关,成功攻克数控机床创新设计技术、铝合金车轮生产线智能化等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最终突破数控机床创新设计等关键技术,相关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累计为企业创造产值36亿元。
他带领的“数控装备”研发团队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团体奖”,直驱高精复合加工中心、汽车轮毂智能制造装备等多项科研成果斩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其中“数控机床创新设计技术及应用推广”更是斩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此外,彭晋民还担任工信厅先进制造业专家组副组长,多次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福建装备制造业集群式蓬勃发展,并为近100家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推动福建装备从“制造”迈向“智造”。
滚·产业赋能:把论文写在车间里
摸爬滚打三十余载,彭晋民始终如一担当作为,借科技之力助共富前行。作为科技特派员,他深入偏远县乡,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助力当地农业生产迈向科技化转型。他在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牵头研发的“动力电池智能焊接与视觉检测工作模块”精准对接新能源和鞋服制造等行业需求,直击自动化程度低的难题,着力实现智能化升级。
华安正兴车轮总经理张承基感慨:“彭老师不仅是母校恩师,更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技术后盾。”彭晋民与企业共同承担了省科技重大专项《商用车铝合金车轮加工生产线关键设备和技术的研发》,项目在企业落地并取得《汽车轮毂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及其轻量化设计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技成果,其已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宁德思客琦公司董事长助理郑挺先生评价道,彭晋民教授深耕机械工程领域二十余年,他牵头研发的“动力电池智能焊接与视觉检测工作模块”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如今,数控机床创新设计技术及各类智能生产线已成功输出至福州、宁德等多地市近30家企业,如:大型动柱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具有对称主轴七轴四联动数控镗铣床、直驱高精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铝合金车轮智能化生产线、智能鞋底喷胶智能生产线、智能磨抛机器人……有力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朝着绿色、智能方向大步迈进。
烫·师者情怀:一壶温润人心的老酒
生活里,彭老师充满人间烟火气,如一壶温烫的老酒。深夜的实验室里,他与学生讨论欧冠战术;宿舍楼下共享厨房中,他与学生一同品鉴美食。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让身处异乡的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科研道路上,他担当青年教师的“领航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子的逐字斟酌,到教改课题的逻辑重塑,再到授课视频的细致复盘,无不倾尽全力,直言不讳。面对研究生指导难题,他以调校机床参数为喻,传授“理性框架+弹性引导”的育人之道,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掌握育人精髓,在教育之路上稳步迈进。
同事说他像“永动机”,他却笑称自己只是“教育的守夜人”。“所谓师者,就是在理性框架里注入人文温度。”这是他的教育哲学,也是他获评“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最佳注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彭晋民教授用对机械领域的热爱与坚守,诠释了师者的担当,他的精神激励着更多年轻教师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转载自学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