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时,学校的红色跑道上总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守望者”。37年,13500多个清晨,体育教研部何尔清老师用浸透汗水的秒表丈量教育人生,让竞技场成为传道授业的立体课堂。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田径场的“全能教头”,看体育精神如何浇灌出满园桃李,从教练到领队,从训练场到生活点滴,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师者父母心”,照亮了一届届学生的体育梦。
他是教练,更是全能家长
“每个学生都是待琢的璞玉”,何尔清老师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种子,需要用爱与耐心浇灌。从担任校田径队教练的第一天起,他就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训练计划,从体能到技巧,手把手指导,帮助他们突破自我。原校田径队队员、2012届车辆工程专业王一楠回忆道:“何老师总说‘你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为我设计专门的训练计划,让我在比赛中突破极限。毕业后,他还推荐我进入元翔空港快线就业,面对职场压力时,何老师教的‘坚持到最后一秒’成了我的职场信条。”
1987年那个蝉鸣声声的盛夏,初次执教的何老师不会想到,自己会在400米环形跑道上书写跨越世纪的育人篇章。成为校田径队领队后,他成了田径队的“全能管家”,从训练计划到后勤保障,事无巨细。原校田径队队员、2015届工业工程专业任志杰感慨道:“何老师连我们的钉鞋磨损了、营养是否跟的上都惦记着,还经常给大家煮牛肉来加强营养。现在我在福州新区集团负责综合管理工作,每当协调团队时,总会想起他教的协作才能赢。”
以爱为犁,耕出青春无限
寒来暑往,何老师永远是训练场第一个到的人。夏天,他和学生一起在近40℃的跑道上挥汗;冬天,他搓着手哈着气,陪大家练到天黑。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取得了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男子400米栏第一、第二名,第十七届省运动会女子400米栏第二名,2024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栏第四名等好成绩。
这份坚持换来了累累硕果,但比奖牌更珍贵的,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永不熄灭的光。现任厦门从融添鑫科技总经理的陈毅聪,当年也是田径队的队员,曾获第十五届省运会400米第一名,4X100米第一名,4X400米第一名。他笑道:“当年他带我们练4×400米接力,嗓子都喊哑了。后来创业遇到难关,我总想起他说的咬牙冲过去,前面就是终点。”
当体育精神照进人生赛道
在何尔清的育人哲学里,金牌从来不是终点。他计划引入智能训练系统,培育更多新星。何老师的关怀不仅限于训练场,更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他曾把饭卡塞给吃不起营养餐的学生,集训时亲自下厨做“加餐”,甚至记住每个人的忌口。那些深夜的长谈、赛场上的指导、生活中鼓励,织就成一张绵密的情义之网。
曾经的学生们,早已带着他赋予的坚韧、协作与温暖,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那些被汗水浸润的岁月,那些在起跑线与终点线之间循环往复的晨昏,终将化作满天星斗,照亮更多青春奔赴山海。王一楠说:“没有何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任志杰在团队管理中践行“何氏精神”,陈毅聪则把体育人的拼搏带进了创业路。
何尔清老师用半生守护田径场,而他的学生们,正用一生证明——师者之爱,永不落幕。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当老师成为火炬,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