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师德典型

弘扬教育家精神 王刚:天道酬勤,刚毅筑基
发布时间: 2024-09-17 访问次数: 12

编者按: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引领我校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建设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应有力量,官微推出由教师工作部特别策划的优秀教师系列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聆听“大先生”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传递他们的教育力量,同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简介


王刚,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A类)、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专家、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长期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福建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教学奖励10余项。已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共70余人,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等荣誉称号。

急行业所需,解土木难题

我国是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速度最快、建设难度最大的国家。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裂隙岩体失稳和水岩耦合诱发的工程围岩变形破坏、大体量塌方与频发性突水等工程灾害时有发生。王刚师从我国著名隧道专家中国工程院李术才院士,2006年10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课题研究,期间在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蒋宇静教授指导下开展了大量工作。日本在隧道建设技术和测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这正是国内所急需的。回国后,基于求学期间进行的充分调研和学习,历经十余年研究与发展,王刚带领团队以深部富水裂隙岩体复杂赋存环境的精准模拟为核心突破点,发明了裂隙岩体剪切-渗流-注浆可视化试验装备与技术,揭示了水力耦合裂隙岩体剪渗灾变与防控机制,形成了“围岩判识-裂隙注浆-锚杆抗剪-拱架强支”融合的地下工程锚注协同控灾关键技术体系。相关技术在交通、水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荣获202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项。


 

搞科研切忌闭门造车!” 求学期间,王刚大部分时间都投身于矿井、隧道等现场,深入了解最新技术和实际需求,他一直将这种实践精神延续至今。他认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应局限于三尺讲台,而应紧跟行业步伐,围绕现场开展研究并解决实际难题。正是凭借这种实践精神,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于滇中引水工程、青岛地铁、浦清高速、渭武高速等数十座隧道与地下工程中。同时,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单项发明专利的转化金额高达96万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耕育桃李沐春风

对于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王刚表示:“坚持‘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德育协同:王刚常年承担《弹性力学》《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等岩石力学》等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教学大纲,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

 工程导向:王刚结合学科前沿与发展动态,将课堂内容与工程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他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非生硬地“灌输”知识。通过适时抛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调研与学习,并在课堂上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

 实践育人:王刚深知理论的归宿是实践,因此他高度重视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不断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育人新模式。从胶州湾海底隧道到青岛地铁、再到广西浦清高速……王刚带领他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团队走遍了大江南北,将课堂知识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他不断鼓励学生将所学与所见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深入思考。许多学生都感慨地说:“王老师总是将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分享给我们,让我们不再局限于论文和理论,我们的思路和眼界因此变得更加开阔。”就这样,王刚勤奋治学、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在点滴中传递给了学生,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关关难过关关过,用匠心换日日新

“实干、坚毅”,是王刚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重要品质。作为学校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他深感荣誉与责任并存。他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努力打造学科特色,同时注重闽台科教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将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和人才梯队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此外,他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土木工程学院现已形成一支以双聘院士和知名专家为顾问和指导,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尤其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隧道与地下工程等领域展现出明显特色。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行业的现状,王刚表示,“土木工程不是朝阳产业,也绝非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持续发展、永恒存在的行业”。成绩与荣誉并未使他止步不前,反而让他更加斗志昂扬。目前,王刚及其团队正致力于围岩地质属性全息获取、围岩体即时预警与全寿命健康诊断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他坚信,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只要以匠心换创新,就必定能推动科技日新月异!而在他热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他也依旧会孜孜不倦、默默耕耘,并愿意为此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