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潘正祥,教授,现为福建工程学院校长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7年8月,在Guide2Research发布的全球计算机领域顶级科学家排名中,位列中国第15名。
“专利申请出来,有成就感;培养了一个学生,看着他拿到博士学位,这也是一种成就感。”
——潘正祥
注重“内修和外养” 打造教学科研团队
1996年,潘正祥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他与祖国大陆高校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年,他在北京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认识了自动化测试领域知名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圣和教授。1998年,他就开始以“副导师”的身份,与孙圣和合作培养研究生。2003年他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特聘教授,2008年起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台湾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期间,潘正祥积极推进两岸学术交流,并先后担任IEEE、Springer出版之国际会议主席及议程主席30多次。 2015年1月,潘正祥入职福建工程学院,担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一职。上任后,他便马上着手建设科研团队,先后成立智能计算课题组、信息安全课题组、图形图像处理课题组及大数据技术等课题组,并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定时召开各课题组的周讨论会,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各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在潘正祥看来,注重“内修和外养”是促进教师团队成长的不二法宝。除了每周4个晚上的讨论会雷打不动,每周他还定期把海内外的专家请进来,为教师作报告。“定期召开讨论会、定期听报告,刚开始老师们是不习惯的,后来渐渐地习惯了以后,成绩也就慢慢出来了。”在潘正祥的带领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被SCI/EI收录的文章由最初的不到十篇,增长到每年百篇左右,专利数也增长了一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过潘正祥3年半的“传帮带”,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现已建立大数据技术及网络信息安全等教学科研团队。学校先后获批建设“福建省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及“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并于2017年开设国内第二批、省内首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2018年,学校获批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其带头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入选“福建省双一流高原学科”。同时,科研团队中一批青年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高水平项目资助,已逐步建立了学校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潘正祥说:“三年来的努力有了成效,感觉很有成就感,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维护两岸和平发展 推介台籍教师来闽从教
“当初选择到福建工程学院来,是因为福建出台了引入台籍教师的政策,我可以引荐台籍教师来这里组建团队。”在闽入职以来,潘正祥为推动两岸学术交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多方奔走,通过两岸三地媒体专访等方式,积极吸引、推介台湾优秀师资来闽从教。几年来,受潘正祥影响,一大批台湾资深教授、青年博士积极投身福建高等教育事业,最高峰时,福建工程学院引进了约30名台籍教师,这也使福建工程学院被台湾地区媒体誉为“台师大本营”。
台籍教师吴祖杨2011年起就跟随潘正祥来到祖国大陆高校工作。“潘教授在国际上算是知名学者,他每年都会固定举办国际会议,这样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就有机会与国际学者进行交流,到各个大学进行访问活动,提升国际视野与科研能力。”吴祖杨告诉记者,在福建很舒心,不仅在科研水平上得到了提升,在教学方面也受到了福建学子的欢迎,找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转眼潘正祥在福州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如今他对福建越来越熟悉,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福建省跟台湾无论是语言还是饮食都很相近,庆祝的节日基本上也是一样。在这边生活工作和在台湾生活工作,感觉差不多。”潘正祥告诉我们,“坚守在这里的原因很多,人总是有感情的,跟这边老师相处得都还挺愉快的。”
作科研育人才收获满满成就感
潘正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计算、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及信息隐藏、微机器人视觉等。其先后创办IIH-MSP、ECC、ICGEC、VTCA等四个国际会议,同时他于2009年入选英国工程科技学会IET Fellow,并先后担任台湾网络智能学会理事长等职。2017年8月,Guide2Research发布了全球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期刊、学术会议和科学家等内容的学术影响力排名,潘正祥位列国内第15位,为学校乃至我省争得了荣誉。
“将来未知的某种事情,某种设备或者某种技术,你发明出来的话,就会有一种快感。”潘正祥说,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发生变化。科技将如何介入大众的生活?未来生活是什么模式?在潘正祥看来,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思考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大的乐趣和挑战。
提及眼前最大的愿望,潘正祥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做科研,专利申请出来的话,你就会有一个成就感。在教学上,你培养了一个学生,学生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也是一种成就感。”在学生眼里,潘教授“学识渊博、学术前沿资讯掌握透彻”,虽然身兼多种职务,但作为导师,他在培养学生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正常的硕士生,每天要写一个报告,每周有一个周报表,这样老师就很清楚每个学生在做什么,这样科研产出的量就会比较大。”潘教授总是对学生的研究工作给予最宽松的环境和最无私的帮助,他深切感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基于这样的理念,潘正祥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每天我都要保证有一两个小时收集体现最新思想和成果的学术材料,组织年轻教师及研究生们深入学习,让他们尽早走上研究工作的前沿,尽快赶上国际的步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潘正祥先后为祖国大陆培养了20余名博士生、40余名硕士生,其中两名博士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